2021年,“短缺”是锂电材料的关键词。从VC添加剂碳酸亚乙烯酯到六氟磷酸锂,从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到更上游的化工原材料、锂矿……缺货风起,涨价之声不绝。
在二级市场,锂电材料相关上市公司也受到投资者追捧。以VC添加剂生产厂商永太科技(002326,SZ)为例,自7月1日至10月22日的阶段涨幅高达249.67%。
锂电材料需求火热带来的供给缺口,以及二级市场的火热行情也引发传统化工企业的注意。一时间,磷化工企业、钛白粉龙头纷纷入局磷酸铁锂正极,甚至就连主营水处理添加剂的泰和科技(300801,SZ)、主营余热发电的海螺创业(00586,HK)也要入局。
事实上,磷酸铁锂正极在前几年就曾因产能过剩大打价格战,大量化工企业跨界布局磷酸铁锂正极也引发业界对未来产能过剩的担忧。
头豹研究院分析师黄颐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短期来看受限于产能扩张较慢、市场需求激增等因素,市场将保持供需紧平衡状态。但长期来看,随着磷酸铁锂企业快速扩产及化工企业持续入局,磷酸铁锂的产能将有可能出现过剩局面。”
磷酸铁锂时代来了?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2020年国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龙头当属德方纳米(300769,SZ),其产能为4万吨,并以21%的比例位居国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首位。而根据德方纳米2020年年报,公司锂电池正极材料产能(即磷酸铁锂正极)产能为3.858万吨,产能利用率为84.12%,实际产量为3.25万吨,销量为3.07万吨。
进入2021年,磷酸铁锂电池大爆发令磷酸铁锂正极产销量猛增。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消息,2021年1月~8月,国内磷酸铁锂电池累计产量58.1GWh,同比增长301.8%。另据财信证券研报,2021年9月,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9.54GWh,同比上升309.30%,环比上升32.26%,磷酸铁锂电池连续三个月在装机量方面领先于三元电池。
锂电正极材料方面,德方纳米2021年半年报显示,上市公司上半年销售磷酸铁锂3.11万吨,同比增长191.87%,2021年上半年销量超过2020年全年销量。
一方面,磷酸铁锂电池需求量暴增,装机量持续超越三元电池,锂电行业迎来“磷酸铁锂时代”;另一方面,磷酸铁锂正极的技术难度要低于三元正极。黄颐告诉记者:“相对于三元正极,磷酸铁锂正极技术难度较小,生产壁垒较低。”
对于多家企业跨界进入磷酸铁锂正极领域,黄颐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长迅速,磷酸铁锂电池需求旺盛。而跨界的企业大部分为化工企业,具有大规模生产的基础或者其(自身能提供)是动力电池产业链原材料。”
大化工掀跨界潮,多家上市龙头入局在需求端刺激下,德方纳米等磷酸铁锂正极厂商积极扩张产能。据德方纳米2021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已建设完成纳米磷酸铁锂产能(不含在建项目和规划产能)约12万吨/年。另外,德方纳米拟与锂电厂商亿纬锂能(300014,SZ)签署合资经营协议,计划年产能10万吨。
此外,公司还与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拟投资建设年产15万吨磷酸铁锂生产基地。基地包括与亿纬锂能合资的年产10万吨项目,其余5万吨磷酸铁锂产能初步规划由德方纳米独立负责实施。
2020年德方纳米磷酸铁锂正极销量仅为3.07万吨,结果2021年上半年迅速把产能拉到年产12万吨,且规划了15万吨年产能。
而更令人惊讶的是化工企业“汹涌”跨界布局,特别是中核钛白(002145,SZ))、龙佰集团(002601,SZ)这两家钛白粉“双雄”。
2021年2月4日,中核钛白公告,公司拟投资建设年产5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消息一出,立刻引发行业热议。毕竟2020年全年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仅为24.4GWh,根据GGII报价数据,2020年国内磷酸铁锂正极出货量仅为12.4万吨。
2021年8月13日,龙佰集团公告称,公司拟投资建设2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10月1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私募研究员身份致电龙佰集团董秘办公室,对于公司作为钛白粉厂商跨界生产磷酸铁锂正极有哪些优势,以及公司是否已有相关技术积累的问题,其工作人员表示:“(磷酸铁锂正极)本身技术就不是特别复杂,我们的优势主要有两点,一是成本,硫酸法钛白粉有一种副产品叫硫酸亚铁,可以作为磷酸铁的原材料;二是作为大化工企业,拥有大型化工生产线,即大化工的优势。磷酸铁、磷酸铁锂生产线对比钛白粉生产线要简单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