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求是》杂志上公布了由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超大城市有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7城(按城区人口数排序)。
14座特大城市分别是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按城区人口数排序)。
据了解,超大城市为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而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进入名单的21座城市中,广东四座城市的性别比再一次受到关注。在相关新闻下方,“广东省的男女比例”成为热度最高的评论。
广东四座城市性别比再受关注
根据上述统计图表,广东东莞、深圳的性别比分别高达130.06、122.43(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位居全国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前两位。
佛山和广州的男女比例紧随其后,分别为119.12、111.98。
与之相比,沈阳、成都、重庆、长沙等地性别比较为平衡,其中沈阳的性别比为99.38,大连的性别比99.19,女性比例多于男性。此外,成都为101.03,重庆为102.21,长沙为102.49。
事实上,上述性别比早在各地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时就已公布。根据当时公布的数据,东莞人口性别比已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7.81上升为2020年的130.06。
“东莞常住人口性别比升高主要是受流动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影响。”今年5月,东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曾解释,从户籍人口来看,2020年东莞户籍总人口性别比为96.31,性别比趋于均衡状态,但外来流入人口男性多于女性,因此带来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显著升高。外来人口流入的性别比高低与产业结构有密切关系,东莞作为制造业名城,制造业从业人员数量庞大。从东莞市的产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传统产业持续升级转型,新兴产业、高技术、先进制造业等新动能加速发展对用工需求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对男性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东莞全市常住人口中,流动人口为795.22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146.08万人,增长22.5%。
与此同时,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广东城市老龄化程度较低,深圳、东莞60岁以上人口占比均为5%左右,处在全国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后两位。
东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曾解释,“充分反映出我市人口年龄结构相对年轻。我市33个镇街(园区)中,15-59岁人口比重在80%以上的有23个,在75%-80%之间的有7个,70%-75%之间的有3个,低于70%的仅1个。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我市属于“年轻城市”,适龄劳动力人口占比大,经济发展保持活力,从人口红利转向人口红利与人才红利并存。老年人口的规模平稳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对比全国水平相对较轻,将有利于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男性比女性多有什么影响?